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新时期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对策研究

“一个现代化政治体制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前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也取决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水平,特别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水平。民主党派做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参政议政水平,是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新阶段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夯实人才基础

民主党派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事关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声誉和兴衰存亡的大事。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主党派必须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肩负起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邓小平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了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贯彻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因此,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选好人。要注重吸收、选拔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以及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党派成员加入领导班子。

2、要注重结构合理。领导班子配置成员时,要兼顾社会活动家、学术权威以及党务工作者均占一定比例,做到班子结构科学合理,更好地为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服务。

3、要发挥表率作用。从某种意义而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是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体现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调动领导班子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模范表率作用,有助于激发全体党员的履职热情。

(二)抓好成员队伍建设

要建设成合格的参政党,民主党派必须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党”战略,加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肩负起新世纪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抓好党派成员队伍建设,关键要把好“三关”:

1、要把好组织发展关。在组织发展方面,要严格把握党派成员的发展条件,建立一定的考察机制,在考察其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要发展既能够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恪守民主党派章程,又具有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能力的人士加入组织,做好参政议政的人才储备。

2、要把好成员培养关。民主党派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组织部门和参政议政部门应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方式,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接受到培训。同时,要注意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除了讲座、座谈等集中培训方式,还可以采取调研、走访、经验交流等其他方式,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收到实效。

3、要把好人才推出关。要建立一套人才选拔与任用制度,将参政议政能力的强弱作为人才选拔、任用、推荐与评价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具有较高参政议政素质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全体成员认真开展履职实践,才能充分提高参政议政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完善参政议政机制,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提供制度保障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机制,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是参政党为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能够协调、高效、灵敏运转的内部各级组织联动机制,建立必要的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是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领导机制

参政议政意识、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是衡量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能力强弱、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领导班子成员要善于准确分析和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把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参政议政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团结和带领广大成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使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强有力的领导。同时,要制定有关参政议政的规章制度,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文件,使参政议政工作有章可循,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联动机制

工作中,要注意以人为本,发动广大成员充分参与。要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网站等宣传工具,及时了解和收集党派成员有关参政议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注意加强民主党派中央与省级组织、省级组织与地方组织之间的纵向联动,以及兄弟党派之间,兄弟省市之间,民主党派与人大、政府、政协、社会团体之间的横向联动,通过全方位的联合,形成参政议政合力,将参政议政工作做大、做实、做出品牌,不断增强参政议政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健全参政议政成果转化机制

调研成果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在调研之初,要求民主党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调研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立项,确定课题负责人、组成人员、调研方式和内容,并确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在调研之中,要求民主党派加强与提案具体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就调研中所提问题达成基本共识,为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促成调研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奖励机制

要使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重视,充分调动全党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必须建立参政议政奖励制度,对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成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并及时将获奖情况通报各级统战部门和成员所在单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起到鞭策和鼓舞的作用。同时,要把参政议政工作成绩作为干部考核、选拔、推荐的重要条件和依据,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五)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

“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把这些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达、反映出来的过程,就是利益表达。但是,政党又不是简单地充当传达民众意见和要求的‘传声筒’和‘传送带’,它能够提炼、整合所代表的民主的意见和要求,把零散、情绪化的民众诉求整合为集中、更改的政党政策、主张,对政府运作施加影响。”[]因此,民主党派必须通过建立与完善利益代表机制的方式,保障所联系对象的利益。民主党派应进一步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在充分调动广大成员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注重发挥高层次、代表性人士的作用,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民主党派能否充分代表所联系群众的利益,还取决于执政党的政治支持和政治领导,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为民主党派提供有效的政治资源分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须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民主范围,为民主党派提供更为畅通的代表与沟通机制,通过加强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安排及实职安排,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民主环境,为完善民主党派的利益表达机制提供有效的保障。

(六)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的服务机制

拥有一个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于参政议政工作的专门机构,是民主党派开展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保证。民主党派一方面要选拔优秀机关干部组建研究室、参政议政部(室)等调研工作部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调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资金保障。同时,调研工作部门要切实提供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咨询、参谋和服务,帮助收集相关素材、资料,协助组织调研、考察等活动,并出面协调有关部门,为参政议政工作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除此之外,调研工作部门还要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反映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做好调研、提案、信息等报送后的情况反馈工作。

三、拓宽参政议政工作思路,提高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整体水平

(一)开展参政议政工作,要突出党派特色

我国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相应的社会基础,都有各自所联系的群体,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和界别,进而形成了各党派不同的界别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的出现和状大,各党派趋同化发展日益严重。这就要求参政议政工作要从各党派的界别特色和优势入手,注重发挥人才荟萃和智力密集优势,做到各尽所长、各显其能,使参政议政工作彰显出各个党派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

(二)开展参政议政工作,要注重整合资源

民主党派的成员多分布在不同部门、行业和领域,日常有各自的本职工作。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协商相关人员和部门,形成参政议政合力,更好的推进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各级组织可通过组建各类专委会,将具有共同专业特长或从事相似工作的成员组织起来,在其共同的专业领域内,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专业性较强的参政议政成果。同时,各党派还可以就所选调研方向、调研课题与政协、兄弟党派等进行联合调研,充分利用有关部门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的优势,提高参政议政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三)开展参政议政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成为民主党派与成员、民主党派与相关部门进行互动的重要平台。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信息网络建设,是现阶段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建立网站、启动参政议政论坛等,可以使党派成员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以及本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新动态,提高信息获取速度,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同时,信息网络的利用,还可以加强民主党派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和信息交换,帮助民主党派及时、充分地了解有关方针政策,扩大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为参政议政提供依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一项崭新的政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以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以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为基础,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产生强大的社会整合力。[]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执政党和中国政府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塞缪尔·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 191

[]常庆林,完善参政议政机制提高参政议政水平[J],广东: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第1期),P23

[]常庆林,完善参政议政机制提高参政议政水平[J],广东: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P25

[]赵德金,参政党参政的社会生态分析[J],广东: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

[]王义保,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嬗变和未来走向.[J],学海,20106,P30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