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议政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从要求上看,越来越高,现在党派领导重视从数量、采用、领导签批等量化考核的角度去考量机关人员工作,但是现在政府的管理人才很多都是经过锻炼的精英人才,他们的才能并不明显弱于党派人才。而且政府出台政策之前,都会召开多次座谈会,了解各阶层人士的意见。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了决策失误。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党和政府对很多问题可能比党派人士看得更远、更深、更透,留给参政党“ 拾遗补缺”的空间越来越小。二是从问题上看,越来越深,现在社会上对党派工作有一种异议的声音,认为民主党派关心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群众关心的诸如房价、教育等热点问题,并没有见到民主党派有什么声音。实际上这也是参政议政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现在社会浅层次矛盾容易基本解决,留下的很多属于深层次问题。深层次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体制机制的改革来突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党派提意见的时候也要慎重的考量,还有的要有政治的意识来对待,“蜻蜓点水”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三是从主体看,越来越难,由于一些高校毕业生对民主党机关存有偏见,认为并不是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导致机关从事参政议政工作的专门人员相对来说在能力上并不比党政机关具体工作人员能力突出,还需要实践的锻炼,加之新发展的民主党派成员,缺乏参政议政经验,虽不乏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人士,但是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参政的领域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宽。
作为在参政议政工作的年轻同志,为了达到参政议政的要求,为实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从政党的界别参政议政向全方位参政议政转变、从领导人参政议政向领导集体讨论、决策的政党参政议政转变、从即兴型的参政议政向深入实际、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参政议政转变献力,我觉得可以从学习、沟通、联系、精度等几个要素出发去着力、尽力、努力做好参政议政的相关工作:
一、保持动力 动态学习
机关工作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事务性,在日常办会、组织调研或搞活动时,事情很具体,很容易让负责操作的机关干部埋头陷入事务堆中忘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要认认真真地学,要经常学而不是偶尔学,还要结合实际学,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学,而不仅是躲进书斋学。其次,要在第一时间关注国家的重要政治信息。比如,8月19日至20日,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执政党又会有新的部署和决策,我们应该要有高度的敏锐性思考学习借鉴执政党的建设经验,来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问题,第三,要动态观察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充分了解社会发展与重大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比如,要及时关注学习中共中央全会精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上海市委会议精神,而且要做到及时学、深入学、反复学。第四,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比如通过上海致公网站、上海致公刊物了解参政议政信息、了解广大致公党员的观点,工作休息时候通过电视、网络尽量多看一些类如焦点访谈的深度透视节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不会“人云亦云”,能形成自己批判式的思维,在工作中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能以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可能会形成独特的看法。
二、沟通内外 贡献真知
参政议政这类工作需要参与者具备有很广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要做好参政议政的服务工作,现在看来光凭一股子热情是完全不够的,个人体会是,参政议政部工作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承担社情民意、提案工作,还需承担领导双月座谈会、课题调研等具有深度要求的工作,可以说每次的座谈主题、调研任务对自己都是一项挑战,无论学与未学、会与不会,都不是接不接这个任务的理由,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需要对某个问题说出个“一、二、三”,还要有理有据地说出“真知灼见”。社会生活的内涵有多深,参政议政的工作就有多深。在实践中,应从结交一位专家开始,逐步形成一条专家链、发展为一个专家群。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吸取真知灼见为我所用,完善参政党所提建议的对策设计,增加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013年,致公党上海市委已经初步建立了党内专家库,设置了包括城市建设、法律、环境保护、海外联谊、经济等8个分类专家库,每个类别都是党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这样每次中共市委召开高层次座谈会,听取市委领导意见,我们只需要到专家库内联系相关内别的党员,召开座谈会就能获得党内同志的深刻见解,通过与专家的探讨、交流,机关同志也可以近距离感知专家们探讨、分析问题的深邃,应该加强与党内外专家、学者的探讨和交流,以外力之实补内力之虚,实现外力与内力的协调发展。
三、广泛联系 广纳真言
现在参政议政工作由于各个基层组织、党员的能力和意识并不一致,导致社情民意等基础性工作涉及的面不广,发展不平衡,因此从机制上还需明确定位,构建队伍、组织落实,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形成信息渠道,广泛、深入、及时、准确地反映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愿望、要求。实际上参政议政工作最需要的是“杂家”。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与工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广泛学习各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拓展能力、增长才干。能否胜任参政议政工作的关键因素,就看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并且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勤于研究。知识,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涉猎学科多多益善,虽然对每一学科只是粗粗地掌握了一点皮毛,但“懂一点点”总比“完全不懂”强,因为懂这一点点,就可以壮着胆子请教专家。专家认为你是“可塑之才”,就愿意倾其所有地教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轻重搭配 高低结合
本党一位领导曾经说过党小声音不能小,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还必须辨证地认识参政议政工作的全面性与重点性关系。因为本党作为涉侨政党,工作重点和人数规模其他党派相比毕竟还是有所不同,参政议政工作既要讲求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但是也必须研究重点、关键问题,处理好参政议政“ 全面性与重点性关系”,要做到全面中有重点,以重点带全面。如,由于正确处理了重点和全面的关系,上海市委的社情民意工作,在质量上历来是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在上海八个民主党派中,采用情况一直处于前列,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协的一些同志经常在各种场合肯定和介绍上海市委的社情民意工作。所以,从事参政议政工作,要善于从大处着眼,重点着手,做到重点与全面的有机结合。谈国家大事,就应该从全局着眼,提出对国家具体政策的宏观性建议,如以前报送中央被国侨办采纳的“关于使用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的建议”;谈地方大事,就应该抓住重点问题,提出对地方具体政策的微观性建议。如上海召开世博会期间,《世博会志愿者应掌握最基本的应急处置知识》、《奥运会备用救护车充实上海世博会救护队伍的建议》两篇建议就由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批示交有关部门落实,列入世博志愿者培训计划,上海主要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奥运救护车的问题也得到落实过程。有些问题从国家层面还不是全面问题,显然不宜上达国家层面。但是,在地方也许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重点和全面的客观标准也就相应有所不同。所以,参政议政努力应做到重点与全面的辩证统一。
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参政议政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到社会生活的海洋中“ 捞活鱼”、“ 捞大鱼”,只有这样参政议政工作才能探索出可持续的发展规律。同时,要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还必须首先从基础性工作入手。每个工作人员的水平提高了,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自然就会再上新台阶。
201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