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发挥媒体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生活给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但由于环境的恶化、交通便利带来大中城市人口的集聚、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医疗信息对称的要求和非提供治疗方医疗常识不匹配等因素,导致国家大力推进医疗改革这么多年,医患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而和谐,反倒是因医患纠纷频发恶性事件。

改善医患关系,不仅需要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科学全面地审视医、患双方的复杂因素,站在更高角度统领全局制定日趋完善的政策制度,也需要医务人员在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善于和病患沟通,更需要包括病患在内的广大非医务工作人员能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客观正确认识。这其中,也包括各类媒体宣传平台和从业人员,应厘清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定位和认识后,客观报道涉纠纷医疗事件,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发挥积极正面作用。

一是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媒体应秉持公平态度,注重和医、患双方的沟通。当前医患矛盾的激化,医患双方信任度的缺失,媒体曾经在中间所发挥的催化剂总用不容忽视。总结过往一些事件,媒体在其中鲜有正面作用。医疗是一个知识和经验结合后仍然要面临因个体差异而带来一些不可预测后果的高风险服务性行业,媒体在既使报道一些医疗纠纷时,也不应该为了抓眼球,断章取义的配以夸张失实的标题,没有深入了解单凭一家之言就洋洋洒洒批驳医务人员失职失德等,而是应该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听取纠纷双方之言,客观报道事实,而非擅自添加主观评判。可以追踪待仲裁机构有了结论后进一步深入报道,明宣是非。前几年的“八分钱就可治愈,某医院却要收费十万”、“产妇肛门被缝”等报道等无一不是这样的典型例子,虽然最后陆续有澄清报道,但仍然难以抵消第一次因夸张失实标题带来的对医院盲目怀疑等负面影响。而最近的温岭事件,早期各种媒体罕见的失声,不能不说是极大打击、伤害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情绪,微信上连绵不绝的医务人员自己支持同行的盛况相信也能引起某些方面的重视,从而才有了各大媒体转载白岩松的大声疾呼:一旦医生心神不宁,我们的生老病死,托付给谁?。

二是建议媒体积极担当宣传医疗便民信息的好帮手。现在不少报纸类媒体都会在主刊就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报道讨论,但这可能和百姓日常就医具体操作指导性不大;也常定期在副刊设置有关健康养生栏目,但绝大多数都是以介绍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为主。在当前政府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生制度时,媒体应该主动深入当地医疗部门进行实地采访,多在报纸、网站等平台介绍社区服务中心所能提供的服务,所能解决的问题,便于老百姓熟悉了解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才能在就医时自觉主动选择分级分诊,从而在避免社区卫生中心沦为简单开药,三甲医院依然人满为患的尴尬境地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