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闻单位干信访工作的王老师就要退休了,记起前两年和她一起参加支部活动时,她笑称,自己在德国读书的女儿常常笑话她,做了一辈子信访工作。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在法院的各项工作中,信访工作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它承载着判后答疑,安抚说服当事人的重要职能,是法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但信访也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司法既有权威的应有之义,为何还有专门设置信访部门的必要性?同时,信访工作也是法院工作中的一门苦差事,面对怒气冲冲的当事人,信访人员除了辩法析理,更需要的是一份耐心,甚至要做好挨骂受气的心理准备。王老师面对过无数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当事人,却能始终保持微笑,似有春风化雨般的本事,这一点是极令我佩服的。曾有一个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家属,为了表示对方赔偿太少的愤怒,冲进法院,把整整20万钞票一股脑儿倒在王老师面前,纸钱撒了一桌子一地。当事人的情绪非常激动,说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要一把火把钱都烧了。身经百战的王老师此时也愣了一下,但很快镇静下来。她一边安慰当事人,问他案子的具体情况,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一边趁着当事人诉说的间隙,把钱都拢到一堆,防止当事人情绪激化,真点起火来。王老师独特的气场,渐渐让火冒三丈的当事人放松下来,随着他把心里的忿闷倾倒干净,情绪也缓和了很多。王老师见状,边把钱塞进当事人带来的纸袋子里,边半开玩笑地说,你的事情我们会想办法的,这些钱你烧了还不如收着呢,谁跟钱过不去啊。这样的事情,在王老师的职业生涯里,数不胜数。在现阶段的法治中国,中国老百姓对法治的信仰仍需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树立尚待时日,因而信访工作并不比法官的审判工作来得轻松,可以说,信访工作相较于审判,更需要对人性的关爱和包容。王老师在信访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如今,也快退休了,从当初的“小王”变成了“老王”,热血和青春全都奉献给了最平凡却又最令人尊敬的岗位。王老师退休时还是“王老师”而不是“王处长”、“王院长”,看似成绩平平,在单位却再难找到一个像她这样愿意尽心尽职、无怨无悔做一辈子信访工作的同志来接班,这就是王老师的价值。
几日前,我遇到王老师,自从单位搬到新的办公地址,楼大了,人与人见面的机会却少了,借着吃饭那会儿,我想和王老师道个别。王老师依然是一幅谦逊和气的模样,她说,做了一辈子信访工作,真的很舍不得离开,信访工作就是自己的天命,冥冥中让她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归宿。这让我想起自己很早之前读过的一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是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少年寻找自己天命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桥段令我记忆犹新。圣地亚哥在广场上遇到撒冷之王,老人指着广场上卖爆米花的人,对圣地亚哥说,这个卖爆米花的人也想云游四方,但他选择买了一台爆米花机,他在广场上卖爆米花攒钱,希望年老后能到非洲待上一个月。他也曾想过成为一个牧羊人,但卖爆米花的人比牧羊人有地位,卖爆米花的人有房子住,能娶到漂亮的妻子,而牧羊人只能风餐露宿,孤独飘零,人们更重视对卖爆米花的人和牧羊人的看法,甚至超过了对天命的重视。当我落寞、彷徨、犹豫的时候,撒冷之王的这段话总能戳到我的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天命不是寻找得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发自内心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年时代,我们要好好审视自己,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成为一个牧羊人还是卖爆米花的人。二者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愿,一旦选择确定来自宇宙灵魂的愿望,就将成为人们愿意为之付出心血和代价的愿望。只是这样的一种期待,在纷杂的世界,为各种诱惑所阻挠,也将经受各种“神秘力量”的考验。有些人的意志不够坚定,最终只能被“神秘力量”摧毁,注定成为茫茫人海中平庸的一个。但若我们的意志能够坚忍一点,内心的信念能够坚定一些,这时的“神秘力量”就不再是负面力量,或者当我们遇到伪装成阻力的“神秘力量”时,才能意识到“神秘力量”只是实现天命途中的一道道关卡,只要不放弃,拨开层层迷雾,就能见到晴天!
王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数十年,不为荣誉,不为地位,也不为金钱,为的正是自己内心确知的天命!临退休前,王老师获得了2013-2015年度宁波市劳动模范,这是对王老师最大的肯定。司法改革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有的人思潮澎湃。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无可厚非,但当我们遇到时代的洪流无可阻挡之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叩问自己的内心,在最初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个时刻,我们是为了什么来到这里?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司法理想和法官这份值得尊敬的职业,既然如此,阻碍困难无非都是水中花、镜中月,我们难道不应该相信自己的天命,是为了成为一名法官而为之努力奋斗的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在等待中努力,在努力中相信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任你博,方得始终,守护自己的“天命”,必能守得云开见月明!